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01
  

  • 全选
    |
    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周 文, 肖玉飞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科学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 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孕育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伟大理论,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严密完备的系统逻辑体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正是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任务、 小康社会的实践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共同富裕的实践旨归与造福世界的实践使命的统一,是回答历史之问、 中国之问、 时代之问、 人民之问与世界之问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在于既继承创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也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突破与超越, 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历史逻辑是源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脉络与借鉴中华文明乃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统一,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 走向未来。
  • 宏观经济
  • 杨万平, 张振亚, 郭璐瑶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宏观经济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 在稳增长背景下, 本研究基于2012 - 2020 年中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运用曼 - 肯德尔法、 核密度估计对省级政府负债率进行时空演化分析; 采用面板模型和 HP 滤波法研究省级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及波动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中国省级政府债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回归系数 (0􀆰 1297) 显著; 从不同区域视角, 东部地区 (0􀆰 1348) 和中部地区 (0􀆰 1857) 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0􀆰 0757)。 (2) 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呈现倒 “U” 型非线性关系。 (3)政府债务波动会加剧经济波动 (0􀆰 0081), 税负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波动显著加剧了经济波动, 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波动显著减缓了经济波动; 东、 中部地区政府债务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不显著, 而西部地区政府债务的波动显著加重了经济波动程度。
  • 李海刚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28-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 2010 - 2020 年 30 个省份面板数据, 在空间计量模型基础上构建邻接、 经济、 距离三种空间权重矩阵, 从空间维度实证考察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 (1) 中国数字新基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 并在空间分布中呈现 “H - H” 与 “L - L” 集聚态势。 (2) 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推动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信息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正向影响效应最为显著。 (4) 信息产业固定投资水平、 外商投资水平在三类空间关联模式中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面驱动效应。 因此,要平衡区域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 推动数字新基建集群式发展、 合理规划数字新基建投资, 着力发挥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 俞立平1, 钟昌标2, 张宏如1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40-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美贸易争端日趋复杂的背景下, 市场分割与贸易保护均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两大外部环境, 将其放在同一框架下研究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分割与贸易保护的本质特点, 以及两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创新对内贸与外贸的影响机制。 然后基于联立方程、 面板门限回归、 向量自回归等计量模型对市场分割、 创新成果与内贸与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市场分割与贸易保护都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企业生存环境正逐步进入市场分割与贸易保护相持阶段;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正处于转型阶段; 创新与消除市场分割呈现反向互动关系。
  • 区域与城市经济
  • 徐春华1a,1b, 龚维进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54-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使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剖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与时空分异特征。 研究发现, 一是区域经济增长自身不仅在时间维度上呈现 “路径依赖” 的动态关联特征, 还在空间维度上受到其他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作用, 使其表现出自我强化态势。 二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因其技术进步特征而推动目标地区或邻居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会因其内部结构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变动而抑制本地区及其他邻居地区的经济增长, 并且它在东部地区更能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 三是交通便利程度、 劳动复杂程度和外贸进口规模不仅能够直接推动目标区域经济增长, 其时间和空间的时空累积效应均会对区域经济短期和长期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
  • 牟俊霖1, 王 阳2, 闫里鹏3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73-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行业投资异质性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从理论角度证明了, 集中投资和培育优势产业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 然后采用动态随机核的方法测算了中国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指数, 最后估计了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研究得到如下三点结论: 第一, 各城市集中投资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提高优势产业内部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速度, 从而推动优势行业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行业快速增长, 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第二, 本文提出的产业比较优势指数, 把行业竞争的地理范围从全国缩小到省级层面, 把不同城市的相同行业的绝对竞争转化为同一城市内部不同行业的相对竞争, 拓展了各城市选择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优势产业的思路和空间; 第三,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贝叶斯估计、 动态面板模型、 面板 VAR 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 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 强健的促进作用。 因此, 各个城市集中资源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可以实现增长动能充足、 就业更稳定、 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的目标。
  • 财政与金融
  • 张 蕊, 马瑞婷, 郭潇蔓, 吴 良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88-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不确定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会增大一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其作用效果在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具有时变性和门限效应。 本文从理论上厘清了金融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 构建了能够充分反映现阶段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特征的金融不确定性指数, 进而采用包含潜在门限因子的 LT - TVP - VAR 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时变性研究。 研究发现: (1) 与预期相反, 金融不确定性带动我国资产价格上涨, 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逐渐降低。 因此, 其影响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受到严重制约, 作用逐渐减弱。 (2) 我国房地产金融化加剧, 导致传统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受限, 需要结构型工具对金融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精准调控。
  • 苏春红, 李 真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07-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本文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 2004 - 2019 年我国 30 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 并对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如何影响城乡融合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仍存在地区差异; 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这一结果在替换及增加变量、改变样本省份和时间及更换实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 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政策环境背景、 空间地理位置及农业生产规模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 拓展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科学设计分类政策, 促进资本要素双向流动, 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 康 雯1, 吴云霞2,3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24-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企业的融资约束既有外部环境不均衡, 亦有内部因素使然。 文章构建均衡模型分析引致绿色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内在机理。 研究发现, 绿色企业的资产规模、市场利率以及运营收益都会对其融资约束环境造成影响。 绿色金融能够有效缓解绿色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 其反融资约束主要通过门槛效应、 资本效应和技术效应三大效应路径来实现。 同时构建一般静态模型验证了三大效应能够促进绿色企业增量投入的边际成本递减, 从而有效实现绿色金融的反融资约束。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魏如青1, 郑乐凯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34-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探究一国 (地区) 通货膨胀成因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 系统性地讨论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一国 (地区) 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一国 (地区) 通货膨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且该结论在克服内生因果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此外, 在考虑时间跨度、 国家发展水平等异质性条件时发现,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差别化影响。 最后, 在机制作用分析方面研究表明, 贸易失衡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渠道。 本研究结果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重要启示。
  • 王发龙1a,1b, 和春红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49-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 中国加大了对外投资力度, 通过创新投资模式、 优化投资结构、 拓展投资领域等方式, 增强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同时,中国在 “一带一路” 沿线投资始终面临着非传统政治风险的现实威胁和潜在挑战。 作为一种人为风险, 对外投资的非传统政治风险兼具鲜明的建构性、 主体间性、 难预测性,有着复杂的诱发机制、 作用机理、 传导路径、 影响效应, 引致中国在 “一带一路” 沿线投资频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损失。 在此情势下, 中国与 “一带一路” 建设域内外国家应协力增进观念认同、 利益共享、 战略互信, 为防范化解对外投资的非传统政治风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有力的战略支撑。
  • 农业经济
  • 杨 怡1, 吴丽玉2, 张齐家2, 王亚飞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65-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尝试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人力资本同时纳入农业绿色增长分析框架, 基于 2011 - 2018 年中国除西藏、 及港澳台地区的 30 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 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 研究发现: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 使用深度有助于农业绿色增长, 而数字化程度抑制了农业绿色增长;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农业绿色技术的改善, 但明显抑制了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 教育性农村人力资本、 健康性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而迁移性农村人力资本呈负调节作用。
  • 刘 阳1, 程 静2, 李婧瑜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6): 181-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城乡融合观思想以及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 设计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体系的耦合机制, 以云南省 22 个县市的横截面数据为例, 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分析。 研究表明: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融合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同维度的协调分异; 同时, 相对于较高的耦合度,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融合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明显较低, 不同发达程度地区之间确实存在均值差异小, 且各地区在极差上的差异也相对较小; 由于耦合可以在较低的协调层次上形成, 相对于耦合度, 政策导向应该更加强调耦合协调度, 应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