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01
  

  • 全选
    |
    专题:数字经济
  • 孙文婷a, 刘志彪b,c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系 统梳理了数字经济、 城镇化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基于 2013 - 2018 年 106 个城市的面 板数据, 测度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 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 农民增收的基本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 并以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考察了数字 经济与农民增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研究发现: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显著促进 农民增收, 还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间接促进农民增收;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促进农 民增收存在显著城镇化门槛效应; 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 区域差异性, 应该实施动态化、 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 秦文晋1,刘鑫鹏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1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 2011—2018 年 269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将 “宽带中国” 试点作为 一项衡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自然实验, 构建多期 DID 模型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对数字 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 研究发现: (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 平, 在通过 PSM - DID 方法和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 这一研究结论依旧成立。 (2) “宽带中国” 试点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 在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 以及城市规模较大、 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和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中,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 但在其它地区中这种影响效应较小或不显著。 (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通过 “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水平—数 字经济发展” 和 “网络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发展” 这两条路径实现, 创 新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钟若愚, 曾洁华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3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些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业态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注 入新活力, 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居民消费生活。 本文基于 2018 年和 2019 年两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 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 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效应和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地级市居民消费呈现显著的空 间正相关性, 高—高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 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当地和临近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 和空间溢出效应。 其中, 数字经济在产业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是提高居民 消费的关键。 通过中介模型疏导发现, 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改善居民收入水平、 加强产业 创新能力拓展居民消费的可能性。
  • 综合论坛
  • 王慧娟1,兰宗敏2,3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44-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理邻接、 地理距离、 经济距离、 人口流动权重矩阵, 采用空间面板 杜宾模型实证探究了高校资源配置对城市创新的影响, 识别出高校资源影响创新的空间 差异。 研究发现, 在地级市尺度下, 高校资源集聚在带动本地城市创新的同时, 通过空 间溢出机制抑制了周边城市创新。 高校资源配置对城市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在地理距离、 经济距离、 人口流动空间传导路径下存在显著差异。 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 高校发展 对区域创新影响的 “直接效应” 在空间上呈现出典型的 “梯度” 特征。 占据枢纽地位城 市的高校资源集聚将对周边地区创新要素产生极大 “虹吸效应”, 进而抑制全国整体创新 涌现。 未来对于偏向枢纽城市的高校资源配置政策应保持审慎态度。
  • 李传宪, 李琪航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56-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减税降费是当前我国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如何把握不断推出的 政策红利是当前企业应当面对的问题。 本文以企业创新为切入点, 以 2015 - 2019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就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从投入与绩效两端分别 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 减税降费能整体有效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 进一步检 验发现, 相对于非国有企业, 减税降费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 创新绩效更具有促进作用; 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 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明显。 因此, 政府不 仅可以通过实施各类减税降费措施以促进企业整体创新, 同时还需要通过差异化策略推 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资源环境与能源
  • 李 虹1,李晨光1,王 帅1,陈 挺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68-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全局参比 SBM 模型, 以此测算了中国 30 个省份 2006 - 2018 年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并利用 2006 - 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电价水平对中国省际 绿色全要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 电价水平上升可以显著提升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使用工具变量及滞后解释变量回归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稳健。 进一步研究影响机制发 现, 电价水平上升可以通过缓解电价扭曲程度,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降低能源消费结构 中煤炭占比,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 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此外电价水 平对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对于我国不同省份而言, 电价对经 济中等发达省份及二产占比中等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
  • 赵玉焕, 钱之凌, 徐 鑫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87-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中国的碳达峰及碳中和, 本文使用 1998 - 2017 年 中国 30 个省份的数据研究中国整体以及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 空 间溢出效应和影响机制。 主要结论如下: (1) 从国家整体视角, 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实 现碳减排; (2) 从区域视角, 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 西部 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3) 从空间视角, 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本地区碳排放存在负向空间 直接效应, 对其他区域碳排放也存在负向的空间间接效应; (4) 从影响路径视角, 中国 整体和东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在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中发挥了部分 中介作用。 中部地区能源消耗在影响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而技术创新表现为遮 掩效应, 可能原因是存在技术减排的反弹效应。 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不是产 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
  • 高煜君1,田 涛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106-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碳交易所的成立能否改变企业的碳排放行为, 进而提高试点省份的碳效率, 是当前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 早在 2011 年, 碳排放权交易所试点工作已陆续启动, 旨在 推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本文选取了 6 个试点省份碳交易数据, 利用双重差分 (DID, difference - in - difference) 模型研究试点省市碳交易所成立及成立后的碳交易是 否提升当地碳效率, 为我国碳交易所设立的经济效应分析提供实证支撑。 本文研究表明: 碳交易所正式启动显著削弱当地次年的碳排放, 但其影响不久后消失; 碳交易所的成立 显著提升了省域的碳效率, 金融深化、 对外开放程度对试点省份碳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 影响; 碳交易量在碳交易所成立后的长时间内对当地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区域与城市经济
  • 王洪波1,陈 明2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120-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通过绿色发展、 人民生活、 创新能力、 经济活力、 协调发展五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 标体系, 测算了 2003 - 2018 年中国 266 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在此基础上, 采 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 GMM 方法考察了进口贸易自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结果 表明: 进口关税的下降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 技术扩散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度量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显 示上述观点依然成立。 异质性分析发现, 贸易自由化对东部及中部地区、 经济高质量发 展指数处于 50% 分位数以下地区的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显著。 高质量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 展的主旋律, 研究结论为进口贸易自由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有效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支持。
  • 赵培阳a,b,吴海燕c,鲁志国a,孟 霏a,b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139-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 2001 - 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 构建空间计量模 型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 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 FDI 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特 征。 研究结果表明: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能力呈现空间极化特征, 主要表现出高高集 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 FDI 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呈现出空间竞争特 征, 然而周边城市 FDI 能够对本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FDI 对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存在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和贸易开放度的单一门槛效应, 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 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或较高时, FDI 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负向 溢出效应均不显著。
  • 产业经济
  • 张阿城1,王 巧2,温永林3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158-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修正后的非平衡增长模型, 构建了智慧城市试点、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 并选择中国 164 个地级市 2004 - 2016 年面板数据, 采用 PSM - DID 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1) 智慧城市试点显著提升了获批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 但并未提升产业结构合 理化水平, 这个结果在更换代理变量、 剔除异常值、 考虑其他政策影响、 调整时间窗口 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2) 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 响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 对东部城市和大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效果更明显; (3) 作用机制检验表明, 智慧城市试点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实质性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 结构高级化, 而象征性技术进步作为影响渠道发挥的效果不明显。
  • 朴英爱, 杨 颖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43(3): 176-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地区间人口年龄结构存在显著区别, 老龄化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造成的影响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 本文分别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两个角度阐释不同区 域老龄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 通过建立门限面板模 型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发现, 在低老龄化地区, 老龄化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 促进作用, 而在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地区, 老龄化则阻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同时劳动力 流动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结合本文理论和实证模型, 提 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