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2-01
  

  • 全选
    |
    宏观经济
  • 陈 凯1,肖 鹏2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跨年度视角和对财政决策机制的重塑,中期支出框架增强了经济和财政战略对预算编制的指导性,提高了对国家重大战略、重要任务的财力保障水平,对宏观经济调控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认为中期支出框架可以通过加强预测、政策、规划与预算之间的协调,增强资金结构效度,保障财政政策的落实,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实证研究部分首先以58个国家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评估了中期支出框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验证上述机制假设。结果表明:中期支出框架对宏观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中期支出框架的实施削弱了宏观经济波动程度;中介检验表明中期支出框架通过资金分配机制,提高资金配置灵活度,增强资金结构合理性,从而抑制了宏观经济波动。
  • 张宝友,黄 妍,杨玉香,孟丽君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QI(质量基础设施)组成要素耦合关系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剖析,构
    建QI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一、多维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组内差分、空
    间计量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行业多维度展开实证。研究发现:一是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一般,且
    具有明显的区域和行业之间的非均衡特征。我国计量、标准与合格评定的运行效率不佳且区域差异较为明
    显。无论是整体还是行业间的QI组成要素耦合度,均处于勉强协调至中级协调的等级(06-07之间)。二
    是QI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西部地区的产出弹性值要比东部和中部高,但东部地区的QI组成要
    素均衡发展。计量和标准具有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而合格评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向。三是中介效应
    显示QI通过市场开放与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 张裕东a,姚海棠b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3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集聚影响居民信息消费的作用,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两者影响的机制。本文结论发现,人口集聚对信息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发挥了集聚效应。但是这一作用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居民从人口集聚中获得信息消费红利,而农村居民则存在信息消费鸿沟。从溢出效应的方向和特征来看,人口集聚对信息消费存在区域空间溢出和城乡空间溢出。城乡而言,城市居民信息消费对农村居民存在空间溢出,促进了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增加。本文结论对促进区域、城乡之间信息消费增长,加快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集聚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 综合论坛
  • 冷晨昕1,周晓时2,吴丽丽3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3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而在农业规模经营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然选择的
    情况下,家庭自有农业劳动力投入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加速农业相对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中国劳动力资
    源优化配置和“人口红利”的第二次开发。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构建家庭劳动供给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模
    型,结合家庭农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分数响应模型、基于RIF中心方程法的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
    规模经营条件下人力资本对家庭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
    本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U型;随家庭平均受教育
    年限的增长,其对农业劳动供给影响呈现下降趋势的负作用。因此,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将能增
    加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劳动供给。
  • 周子超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49-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的公共医疗供给效率带来了严峻挑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
    风险和不确定性。本文基于DEA—Tobit两阶段的分析框架,其中在DEA分析法中采取两阶段综合法更精准
    地测算效率值,采用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省级政府医疗
    卫生支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主要受制于技术革新速率,存在明显
    的地区间差异。而影响效率的核心因素为财政支出分权,表现为负向冲击。另外,人均实际GDP、户籍制
    度、教育水平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医疗政策和老龄化程度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
    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和结构,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提出政
    策建议。
  • 赵德森,窦 垚,张建民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66-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的现实背景,采用熵值法和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
    型分别测算出中国城市的营商环境指数与绿色经济增长水平,构建计量模型,并实证分析企业家精神的中介
    作用。研究发现:(1)营商环境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但该趋
    势仅在2004-2012年间显著存在; (2) 社会服务、基础设施、行政治理和绿色发展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
    作用依次减弱,而商务成本的提高则对绿色经济增长存在抑制作用;(3)企业家创新精神在营商环境与绿色
    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实用创新的效应最强,而企业家创业精神在营商环境对绿色经济增长
    的影响中存在遮掩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 徐京平,邢兰若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78-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扶贫攻坚战目前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充分利用精准扶
    贫的理念,然而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仍然出现许多问题,需要创新扶贫开发工具。“互联网+精准扶贫” 的
    工作模式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具体可运用的方法路径。针对扶贫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分析精准扶贫的治理
    逻辑,并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引入互联网平台后将有效甄别贫困户的不同类型,提高贫困户收益,实现政府与
    贫困户的分离均衡。
  • 区域与城市经济
  • 蔡欣磊a,范从来a,b,林 键a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84-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要素的高效利用。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中国284个地级市
    的面板数据,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样本期内两次扩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和双
    重差分法验证了区域一体化扩容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扩容改善了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且
    改善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大;(2)扩容对新进外围城市的资本配置效率改善作用小于原位中心城市;(3) 扩
    容改善了安徽与江苏境内的新进外围城市资本配置效率,但对浙江境内新进外围城市改善作用不明显。本文
    还进一步对区域一体化扩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扩容能通过“打破流动壁垒”、“完
    善产业分工”和“提升区域金融水平”三种作用机制改善资本配置效率。
  • 苗峻玮a,冯 华a,b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00-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一带一路” 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本文以201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在两者交互作用下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的人才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单一影响因素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市场化程度、地区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协同效应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的交乘项促进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对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 方若楠1,吕延方2,崔兴华3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11-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八大综合经济区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考察八大综
    合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对差距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运行、创新驱动、社会和谐与共享、资源环境可
    持续四个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CRITIC法和空间Dagum基尼系数,全面揭
    示2007-2018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表明: (1) 八大综合经济区高
    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但呈逐渐向好趋势,且中国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非均衡性特征,落后地区对领先地
    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追赶效应”。(2)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协调性正逐渐增强,但八大综合经济区的
    区域内部差距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差异化演进趋势,且各地区内部省域差异在总体差异中的贡献格局存在
    显著的差异化特征、区域间高质量发展的弱协同性普遍存在。本研究能够为缩小综合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区域
    差距及加快推进中国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 产业经济
  • 陈广汉,任晓丽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21-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结构服务化过程中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生产率偏低的服务业部门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变动在多
    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本文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利用199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这
    一过程,结果显示:(1)结构服务化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抑制了经济增长;(2)通过分样本检验发现,东部
    地区结构性服务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强,中部地区还不明显,而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因素,结构
    服务化或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3)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在我国结构性服务化对经济增
    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抑制作用。因此,产业结构服务化的负面影响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努力提高劳
    动力转入部门的生产率水平。
  • 陆小莉,刘 强,徐生霞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35-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进技术复杂度的测算方法,基于行业比较优势和发展质量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产业及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效果的测度体系,对中国省域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细分行业视角探讨了技术效率对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非线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在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东高西低” 的地区特征;在细分行业方面,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转型升级效果增幅最高、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幅最低,且各省域行业比较优势差异显著;技术效率对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影响呈现出“由负到正”、“由弱到强”的单门槛非线性特征。
  • 孟茂源,张广胜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4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资源禀赋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优势。在
    国内经济发展寻求转型大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能否倒逼企业提升生产率,促进
    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2011-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
    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表明:
    (1)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中介机制分析
    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控力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3) 进
    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激励效应在非国企、两职合一、机构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更显著,作用效
    果具有滞后效应并伴随时间推移减弱。结论对于提升制造业企业经济发展质量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
    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何影响企业发展质量提供了经验依据,对企业有效应对薪酬上升引发的问题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 潘立新,张 可,晋秀龙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56-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旅游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安徽是中国温泉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代表之一,从
    旅游经济角度对安徽温泉旅游2014-2018年间网络关注度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安徽温泉旅游网络关注
    度在年际间出现了明显的先下滑后增长趋势,总体量趋势相较于2014年有所下降;月度变化在每年的6至7
    月间达到波峰,在春季则持续处于低位;“黄金周” 假期的前2天达到波峰,在假期结尾及结束后的三天里
    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安徽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结构总体特征以合肥市、六安市、淮南市、铜陵市、马鞍
    山市位列前5名;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江淮之间和长江以南地区,淮河以北地区的关注意识则相对薄弱。最后
    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有温泉资源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网民普及率。
  • 财政与金融
  • 余 博1,戴淑庚2,管 超3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67-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测算出的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25个全球主要经济体相关数据,运用面板向
    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汇率波动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结论显示: (1) 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
    力区分为三个显著阶段:金融危机前快速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回落与波动、金融危机后回暖;(2) 新兴市场
    (或地区)及OECD国家(或地区) 均能有效对冲汇率波动对该国制造业进出口带来的风险与冲击,且
    OECD国家表现更佳;(3) 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易受汇率因素的影响,汇率升值将能有效提升其国际
    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建议重视基础研究,以及高端制造业发展,并强调外向型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断丰
    富微观主体的外汇避险工具。
  • 叶德珠,杨盈盈,叶 显,潘 爽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2(2): 178-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银行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不同国家的银行业结构却迥
    然不同。新结构金融学认为,最优银行业结构应当能满足实体经济中不同市场主体发展的需要,精准提供金
    融支持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基于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尝试从银行业规模结构与企业规
    模结构相互匹配的视角进行探讨并实证检验银企匹配度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业结构
    (不同规模银行的分布)与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企业规模结构(不同规模企业的分布) 之间的匹配程度越高,
    经济增长越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社会融资规模较小、僵尸企业比率较高以及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水平较
    低的情况下,银企匹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应当从改善银行
    业结构着手,充分发挥不同规模的银行在融资特性及适合的融资对象等方面各自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