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01
  

  • 全选
    |
    宏观经济
  • 邓 翔,朱高峰,李德山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算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贸易开放 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提高更 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增速最大,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人力资本、贸易开 放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开放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全要 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更明显的促进效应。
  • 宋 林,张永旺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9-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用Hausmann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以此衡量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情 况,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资本深化对该行业贸 易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资本深化对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呈“倒U” 型特征,同时,针对不 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呈分化特征,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 结构转型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产业资本深化情 况,改变要素投入规模和方向,优化不同细分产业要素投入结构。
  • 韩长根,张 力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8-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互联网普 及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普及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东中西部存在着地区差异;(2)互联网普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 影响为正,而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影响不一致,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 均无显著影响;(3)互联网普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效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难题。
  • 综合论坛
  • 李强谊,钟水映,徐 飞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28-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自下而上” 法,估算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旅游业二氧化碳 (CO2)排放量,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旅游业CO2排放的地区 差距及敛散性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 Dagum基尼系数显示,中国旅游业CO2排放的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 演变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呈上升趋势。(2) 收敛性 模型表明,全国及三大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同时全国和西部地区也存在绝 对β收敛。据此,提出了扭转旅游业CO2排放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 马文武,杨少垒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39-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选取CHNS相关数据经过计算转化,与其它省级层面数据匹配,形成省际面板数据,通过 计量方法检验选择最适宜模型,最后确定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健康、经验三种人力资本对于我 国农村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三种人力资本中,健康人力资本对于农村贫困发生的广度和强度的减贫效应最 强,教育人力资本次之;而教育人力资本对于改善农村综合贫困状况作用最强,健康人力资本次之;经验人 力资本对三种贫困测度指标的减贫效应都最弱。同时,三种人力资本不仅在农村减贫上具有互为“中介变 量”效应,而且在人力资本积累上具有因果“累积效应”;另外,还发现我国各省农村贫困变化不存在随时 间固定不变的趋势规律,表明可通过政策努力实现在一定贫困线基础上消除贫困的目的。这些结论,对于制 定正确的农村人力资本扶贫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张华新,刘海莺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50-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俱乐部收敛理论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以及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也解释了新 东北现象产生的部分原因。由此为破解发展桎縑,需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产业升 级。研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剖析了财政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各主要阶段财 政政策的目标和重点。研究发现,创新惰性、拥挤效应以及产业同构化会使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技术锁定和 路径锁定,实施合理的财政政策能够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支点,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 要意义。
  • 张 骥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57-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近年来学区房房价的不断走高,有关教育资源与房价之间的实证研究也逐步升温。本文基于 现有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基于Hedonic模型的配对回归方法,结合中国住房市场化改革,将二手 房市场上的商品住宅和非商品住宅进行了区分,通过实证模型的比较后指出,假如不对这两种住宅类型进行区 分,将会造成溢价结果的低估。论文的估计结果是,相对于非重点小学,北京市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溢价达到 243%。
  • 区域与城市经济
  • 沈 艳,陈 广,顾 江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64-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地社会网络具有地域根植性和空间经济性特征,本文从城市的人口流动、交通通讯设施建设 和信息流量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本地社会网络对江苏城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 论:一是城市文化产业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文化产业增长受到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空间特征的周边地 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是苏南城市文化产业总体表现为高-高(H-H) 扩散态势,苏北地区城市 更多体现为H-L扩散态势和L-L扩散态势,苏中城市显著性要弱,从整体趋势来看,说明苏中苏北城市的 文化产业发展受到苏南的挤出效应明显,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差距在扩大。三是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以及居民 交通通讯的支出均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正的空间溢出,人口的净流入产生负的空间溢出,说明人口的 净流入对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虹吸效应”。
  • 宋丽敏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70-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城镇化水平提高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吗?文章运用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静态面板FE和RE模型、动态面板DIF-GMM和SYS -GMM模型估计结果均显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土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 负相关;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在空间分布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 依赖性;第三,人口城镇化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促进效应,而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 显著的正向促进与溢出效应,且溢出间接效应大于直接促进效应;第四,土地城镇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 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不显著,未来实现产城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 走人口城镇化而非土地城镇化道路;第五,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等对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不 同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丁焕峰,周艳霞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79-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并运用主 成分方法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地级城市经 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质量呈递增趋势,经济增长质量高的城市以 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为主,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呈非随机分布,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局域 Moran’I统计结果进一步刻画了“东高西低”的局部空间特点。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识 别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局部不平稳性进而实现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 韩文琰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87-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 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 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 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 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 杜金华,陈治国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94-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城市化对公共品供给 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城市化明显促进了大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且注重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改善, 本文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土地财政更加侧重于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尤其中等城市土地财政明显改 善了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投资程度对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也产生了正向影响,本文认 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中城市会通过土地财政改善地区整体公共服务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相对竞争优势。
  • 财政与金融
  • 赵新伟,余 力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01-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DSGE模型与VAR模型作为两种分析框架,各有优缺点,单就预测能力来 说,VAR模型有优势,而DSGE模型在刻画政策制度的变化对于预期形成以及市场主体决策的影响方面更加成 熟,因此其政策分析结论比VAR模型的结论要大得多。如何将DSGE模型与VAR模型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一 个易操作的政策分析模型,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以DSGE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 包含家庭、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以及劳动力供给的四部门DSGE-VAR模型,并与DSGE模型结合起 来,利用我国1993Q1-2015Q4的季度数据,比较了在不同的模型分析框架下,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变量产出缺 口、通胀率及利率水平的影响机理,最后对两种模型的货币政策分析能力进行了比较。
  • 张浩天,李 鑫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14-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 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 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 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 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 李增来,李体欣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20-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全国2002-2014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 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高不仅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同时也促 使商业银行上浮人民币存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对居民财产性收入中的资产价格有负向影响;人民 币存款利率上升对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人民币利率 市场化纠正了过去利率管制对居民福利水平造成的负向影响,有助于我国居民福利水平的增进。
  • 农业经济
  • 姜 松,王 钊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25-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CHIP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种植行为偏好对粮 食产量的总体及结构效应。总体来讲,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并未扩大粮食种植面 积,“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致使粮食减产。从结构层面来讲,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会扩大玉米和小麦种植 面积,进而对玉米和小麦单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会减少水稻种植对水稻单产有显著约束作用。这也是导致 粮食减产的重要结构性成因。从流转目标群体来看,无论是流转给村内其他居民还是转包出租给外地人,土 地经营权流入农户都存在“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会致使粮食减产。最后,从控制变量来看,土地流转费 用、非农就业并未对粮食产量产生不良影响,而自然灾害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
  • 张 焱,罗 雁,冯 璐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34-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生计资本是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此,借鉴DFID的可持续生计发展理论, 开发生计资本测量量表,并通过对云南南部(滇南)跨境山区566户农户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 子分析,检验生计资本测量量表的有效性和得到影响农户生计资本的独特因素,借助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云南 南部跨境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 曾 婧1,张 红2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44-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财政分权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研究,本文 通过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财政分权制度,提出假设,选取变量,并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进行分析,利用Tobit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深化指标选择,得到影响农业发展的指标因素为政 府干预、劳动力、人耕面积、技术条件和农业规模。之后,在Grilich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模 型,得到了政府干预和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最大,且呈正比;人耕面积次之;技术条件和劳动力 虽然对农业经济具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确定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农业在财政分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 增长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在该背景下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 产业经济
  • 车树林,顾 江,李苏南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51-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 (GMM)模型,实证考察了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文化消费及其交互作用机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 究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一种“外生动力”,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随着固定资 产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居民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内生动力”,对文化产业 发展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居民文化消费 水平条件下,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能够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品或 服务的供给能力,激发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进而显著地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 用。
  • 李苏秀1,刘颖琦1,AriKokko2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58-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划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并梳理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然后基于所 构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探讨了不同产业阶段中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包 括深圳普天模式、合肥定向购买模式、杭州微公交模式和北京车纷享模式这四个代表了不同产业阶段不同形 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典型案例。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环境的特点,同时更多利 益相关者及创新活动的加入将为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及创新提供借鉴。
  • 研究述评
  • 王小梅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69-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各种 区域经济协定也逐渐将服务贸易视为主要议题,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然而,服务贸易受到大量 壁垒的阻碍,服务贸易壁垒繁多复杂,量化数据也较难获得,导致有关研究困难重重。本文从量度服务贸易 壁垒的限制性及其税收等价/关税等价这两方面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并对当前服务贸易壁垒数据库予 以介绍,这对未来发展和应用服务贸易壁垒的量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魏 敏,胡振华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7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众多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如何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
    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
    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就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城镇化与产
    业结构的协调机理、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论
    证城镇化与单一产业的关系、且基本上采用单一维度分析、运用的方法以主观、静态分析诸多,较少系统地
    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且缺乏定量、动态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入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
    协调关系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 臧良震1,张彩虹2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38(8): 185-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供给程度直接决定 着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程度。为探讨生物质能源原料供给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 上从市场和环境需求、最适宜区域选择、空间集中性和土地资源等多个角度对近年来国外学者有关生物质能 源原料供给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并提出注重生物质能源原料供给适宜范围研究、强化土地资 源与生物质能源原料供给能力关系研究、拓展生态环境问题与生物质能源原料供给关系研究等今后我国生物 质能源原料供给研究的新趋势。